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新時代,高校作為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,肩負著傳承紅色文化、弘揚革命精神的重大使命。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、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(chuàng)造的先進文化形態(tài),是對以往道路的精準凝練和概括,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,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的精神財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。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,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理想信念教育、集體主義教育等,與高校的育人目標高度契合。加強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,對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義。
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記錄了中國革命、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。通過紅色文化教育,大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,感受革命先輩們?yōu)閷崿F(xiàn)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斗的精神,從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。
紅色文化傳承能夠激發(fā)青年學子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,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使他們自覺肩負起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,成為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?shù)臅r代新人。
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。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、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道德規(guī)范,如堅定信念、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、團結協(xié)作等,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。通過紅色文化教育,大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,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加強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,能夠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的獨特價值和魅力,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。
近年來,高校對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越來越重視,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。許多高校將紅色文化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,通過課堂講授、專題講座、實踐教學等形式,向學生傳授紅色文化知識。同時,高校還積極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,如紅色文化征文比賽、演講比賽、文藝演出等,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。此外,一些高校還利用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,建設紅色文化網(wǎng)站、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拓寬了紅色文化傳播渠道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科技的提升,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高校可將紅色文化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,作為必修課程或重要選修課程,實現(xiàn)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的有效結合。同時,高校也應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在專業(yè)課程中的融合可能,深挖專業(yè)課程中蘊含的紅色文化教育元素,實現(xiàn)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。在教學內容上,要不斷探索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,結合時代特點和學生實際,精心設計教學方案,增加學生紅色文化理論積累。在教學方法上,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,如案例教學、情景教學、互動教學等,提高教學效果,推進紅色文化入腦入心。同時,高校還可以開設紅色文化專題講座、學術報告等,拓寬學生的視野。
高??山Y合重大節(jié)日、紀念日等,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,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紅色文化熏陶,提升境界。如舉辦紅色文化征文比賽、演講比賽、知識競賽等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;開展紅色文化文藝演出、電影展播等,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;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遺址、紀念館等,讓學生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。
高校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,提高教師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教學水平。一方面,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,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紅色文化專題培訓、學術研討等活動,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。另一方面,可引進一批具有紅色文化研究背景的專業(yè)人才,充實到教師隊伍中。此外,還可以邀請革命先輩、專家學者等擔任客座教授,為學生講授紅色文化知識。
高??沙浞掷矛F(xiàn)代信息技術,創(chuàng)新紅色文化教育載體,有效地解決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單一的現(xiàn)實問題,同時,更加能夠提升紅色文化育人的時代感和代入感。可以建設紅色文化網(wǎng)站、微信公眾號、微博等平臺,發(fā)布紅色文化資訊、教學資源、學習心得等,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。同時,還可以開發(fā)紅色文化教育軟件、手機 APP 等,通過游戲、互動等形式,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此外,高校還可以利用虛擬現(xiàn)實、增強現(xiàn)實等技術,打造紅色文化虛擬展館,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。
高校要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,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。高??筛鶕?jù)當?shù)叵嚓P資源,同當?shù)夭┪镳^、檔案館、展館等機構建立紅色文化育人合作機制,也可結合當?shù)鼗蚋浇貐^(qū)社會文化資源開展相關實踐活動??梢越M織學生到革命老區(qū)、紅色文化遺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、調研,讓學生了解當?shù)氐募t色歷史和文化;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,如關愛革命老區(qū)留守兒童、慰問老紅軍等,讓學生在實踐中傳承紅色文化精神;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創(chuàng)意設計、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等活動,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(chuàng)新精神。
高校應將紅色文化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,構建全員、全過程、全方位的育人格局。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、搭建多元化育人平臺等措施,形成紅色文化教育與專業(yè)知識教育相統(tǒng)一的育人機制。同時,建立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的評價反饋機制,實現(xiàn)紅色文化育人體系的良性閉環(huán)。建立高校、教師及學生一體化的評價模式,根據(jù)各主體責任內容的不同建立對應的評價標準體系,為不斷完善紅色文化育人效果提供依據(jù)。
總之,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。高校要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的重要意義,充分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和作用,積極探索實踐路徑和創(chuàng)新舉措,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,不斷提高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的質量和水平,為培養(yǎng)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。(鄢文宏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)
注:本文西轉載,來源:光明網(wǎng)